首页>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千院落地!北芯生命血管内超声(IVUS)推动冠脉精准诊疗迈入精准化时代
- 多业务全面进击、核心战略稳步推进,鱼跃医疗交出高质量年中答卷
-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越来越多“中国造”——我国医疗装备实现新突围
- 广西融水县开展第一类医疗器械集中整治工作
- 卓越浦东·非凡“十四五”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赋能,“浦东智造”医疗器械“含金量”持续提升
- 江苏南京:从实验室到全球市场,织就医药器械全链条创新网
- 浦东高端医疗器械加速走向世界
- 河南省安阳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开展新开办医疗器械企业经营行为专项检查
- 天津市今年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量同比增八成
- 济南国际医学中心精准服务企业,助力医疗器械注册提速增效
《中国国产医疗器械市场洞察报告》发布:本土厂商踏入中高端领域
时间:2023-12-04 09:21:45
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2012年-2022年,中国医疗设备市场增长近1倍;中国医疗设备制造业规模持续扩张,从低端设备制造逐渐进入高端设备研发,并展露出一定的优势……11月28日,正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简称“链博会”)上,益普索调研机构与GE医疗联合发布的《中国国产医疗器械市场洞察报告》呈现上述医疗器械市场国产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CT全球第一大市场,CT设备整体国产化率从2012年的61%增至2022年的超90%。其中,高端/超高端设备占比更是从2012年的0%增至2022年的55%。
磁共振(MR)设备国产化率也从2012年的55%提升至2022年的79%,国产化增长率为22%。其中,高端的3.0T MR国产设备占比从2012年的0%攀升至2022年的48%。
超声设备整体国产化率从2012年的50%提升至2022年的83%。其中,高端超声设备近三年的国产化增速高达114%,2022年国产高端彩超的市场份额为24%。
“本土市场需求庞大,高端产品需求持续提升,本土厂商已成功踏入中高端产品领域,竞争力持续提升。”益普索咨询合伙人崔晓波表示,以前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由进口品牌统治,现在联影医疗、东软医疗、明峰医疗、迈瑞医疗等本土企业的医疗器械已经跻身高端医疗器械市场。
不过,一些本土化起步较晚的产品线,如IGS(介入影像引导系统)、PET-MR(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本土化比例还需进一步提升。报告预测,随着更多中国企业的努力及跨国企业发力本土化,未来IGS将实现高、中、低端产品全面本土化,本土PET-MR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提升。
报告还显示,国际品牌更多高端、专业的医疗设备也在加速本土化进程,成熟度较高的产品线正在全面本土化。如GE医疗的深度天眼CT产品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90%,手术机零部件国产化率为95%,普惠型超声零部件国产化率已超95%。
“医疗器械本土化生产制造及供应链的发展,离不开跨国品牌的参与。”崔晓波表示,国际品牌的全面国产战略,加上国有品牌高端研发制造能力的提升,中国医疗设备国产制造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校对 杨许丽
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CT全球第一大市场,CT设备整体国产化率从2012年的61%增至2022年的超90%。其中,高端/超高端设备占比更是从2012年的0%增至2022年的55%。
磁共振(MR)设备国产化率也从2012年的55%提升至2022年的79%,国产化增长率为22%。其中,高端的3.0T MR国产设备占比从2012年的0%攀升至2022年的48%。
超声设备整体国产化率从2012年的50%提升至2022年的83%。其中,高端超声设备近三年的国产化增速高达114%,2022年国产高端彩超的市场份额为24%。
“本土市场需求庞大,高端产品需求持续提升,本土厂商已成功踏入中高端产品领域,竞争力持续提升。”益普索咨询合伙人崔晓波表示,以前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由进口品牌统治,现在联影医疗、东软医疗、明峰医疗、迈瑞医疗等本土企业的医疗器械已经跻身高端医疗器械市场。
不过,一些本土化起步较晚的产品线,如IGS(介入影像引导系统)、PET-MR(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本土化比例还需进一步提升。报告预测,随着更多中国企业的努力及跨国企业发力本土化,未来IGS将实现高、中、低端产品全面本土化,本土PET-MR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提升。
报告还显示,国际品牌更多高端、专业的医疗设备也在加速本土化进程,成熟度较高的产品线正在全面本土化。如GE医疗的深度天眼CT产品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90%,手术机零部件国产化率为95%,普惠型超声零部件国产化率已超95%。
“医疗器械本土化生产制造及供应链的发展,离不开跨国品牌的参与。”崔晓波表示,国际品牌的全面国产战略,加上国有品牌高端研发制造能力的提升,中国医疗设备国产制造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