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千院落地!北芯生命血管内超声(IVUS)推动冠脉精准诊疗迈入精准化时代
- 多业务全面进击、核心战略稳步推进,鱼跃医疗交出高质量年中答卷
-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越来越多“中国造”——我国医疗装备实现新突围
- 广西融水县开展第一类医疗器械集中整治工作
- 卓越浦东·非凡“十四五”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赋能,“浦东智造”医疗器械“含金量”持续提升
- 江苏南京:从实验室到全球市场,织就医药器械全链条创新网
- 浦东高端医疗器械加速走向世界
- 河南省安阳市市场监管局高新区分局开展新开办医疗器械企业经营行为专项检查
- 天津市今年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量同比增八成
- 济南国际医学中心精准服务企业,助力医疗器械注册提速增效
看项目|西安市临潼区医工智能科技电子产业园项目:将填补全省高端医疗器械生产空白
时间:2024-01-16 09:15:23
来源:陕西日报
1月8日,在西安市临潼区,医工智能科技电子产业园项目整体外立面已具雏形,工人在进行幕墙的收尾工作。项目内部机器轰鸣,各种设备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安装调试。
2023年7月22日,医工智能科技电子产业园在临潼区新丰工业园双科企业孵化基地开工建设。该项目由陕西杏旭康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5亿元,引入4条生产线,年生产各类“安全注射器”约3亿支。项目建成后,不仅可填补全省高端医疗器械生产空白,还可带动一批医疗器械配套企业在临潼落地,形成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现场每天近100人施工,利用晴好天气加快附属工程建设,确保连续性作业不脱节。”陕西杏旭康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喆说,目前,生产厂房和办公楼主体建设已完成,预计2月可全面竣工试生产。
“在项目前期洽谈中,我们始终坚持‘亩均论英雄’的招商理念。项目最初用地需求是50亩,我们反复与企业沟通,在保证产能不变的前提下,不断优化项目用地方案,在设计上求突破,向上要空间,整合实验室、检验室、展览室等功能区域,最终将一个年产值超1亿元的企业落在了5.5亩的地块上。”临潼区投资合作局副局长孔祥说,在保证产能前提下,项目通过“小场地、大产值”,实现了土地利用的高度集约。
“在项目建设前期,投资合作局帮我们优化了设计施工方案,加快办理各项关键性的手续,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建设成本,缩短了建设工期。”王喆说,一些医疗类事项手续办理周期比较长,临潼区“保姆式”的服务,让CFDA认证由常规的两年时限缩短至6个月,三类医疗器械许可1个月领证,大大加快了项目落地进度。
“高效的手续办理,离不开临潼区的‘一办四专班’项目管理机制以及对项目实行的全过程咨询、全生命周期管理。”孔祥介绍,自项目签约以来,临潼区全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从“项目备案、公司注册”到“融资贷款、手续报批”一路绿灯,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紧紧依托医工智能科技电子产业园,引进上下游企业,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园区产业升级,腾笼换鸟,实现土地集约化、产业集群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孔祥说。
2023年,临潼区24个市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6.76亿元,占年度投资的100.26%。在项目储备方面,该区成立了策划、融资、手续和督导四个专班,全程咨询和管理项目建设,形成了抓项目、抢时间的良好氛围。手续办理方面,核发“一书四证”42件,证件办理实现量速同提;聚焦秦汉学校、火车站小学等民生工程,手续办理和工程建设效率提升。
“今年,临潼区聚力推进‘八个新突破’重点任务,夯实‘三个保障’基础,截至目前共谋划2024年市级重点项目107个,总投资744.42亿元,年度投资79.9亿元。推动中心广场及姜寨遗址综合改造提升、火车站棚户区改造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新区综合安置区一期、盛唐长安城市综合体、大秦·骊宫二期等续建项目建设,推动医工智能、和光怀雅温泉度假酒店等项目竣工投用。”临潼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向宏说。(记者 蒲茜 通讯员 王三合)
建设者说
陕西杏旭康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喆
医工智能科技电子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将建设西部生产厂区,引入4条生产线,年生产各类“安全注射器”约3亿支。该项目规划集产品研发生产、生产线研发制造、医用模具研发制造、专利申请、专利授权生产、全球整厂输出于一体。目前,项目生产厂房和办公楼主体建设已完成,预计2月可全面竣工试生产。项目建成后,不仅可填补全省高端医疗器械生产空白,还可带动一批医疗器械配套企业在临潼落地,形成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记者 蒲茜整理)
编辑: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