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浦东·非凡“十四五”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赋能,“浦东智造”医疗器械“含金量”持续提升
“十四五”期间,浦东持续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聚焦三大先导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强化“源创首发”,2024年产业规模4099亿元、约占全市40%,现有在研管线近2000个、其中一类新药800多个、约占全国1/5。“十四五”以来获批一类创新药23个、国产创新三类医疗器械27个,其中今年获批一类新药6个、占全国14%,海外授权交易额占全国31%、占全球14%。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胸外科池浩教授及其团队,通过使用jedivision®肺结节标记物放置定位设备(以下简称“jedivision®”)及“一次性使用肺结节三维标识定位标记物”,顺利完成3例肺结节ai-ar导航下术中定位手术。
这套设备正是浦东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复拓知达的首创“代表作”。记者从复拓知达获悉,自jedivision®于今年7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及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许可后,短短一个月就已在全国多家医院进入临床作业。
ai技术精准赋能
直接“看到”目标结节
jedivision®是复拓知达主导的3a(ai-ar-at)手术解决方案的核心产品之一,作为ai-ar导航定位平台,与已获批上市的医学影像处理软件和一次性使用肺结节三维标识定位标记物配合使用。
“ai-ar导航定位准不准?和三维重建技术有什么区别?”手术前,池浩和不少首次接触ai-ar导航定位技术的专家医生一样,提出了业界普遍关心的两个问题。
复拓知达创始人孙非表示,三维重建技术是影像的一种呈现方式,是将二维的ct断层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后呈现给术者。而jedivision®ai-ar导航定位技术,则是将患者术前常规ct检查中发现的结节位置,通过自研的算法和ai模型,转换成手术麻醉后结节的实际位置,并通过搭载了空间计算模块的ar设备将手术计划准确放置于术中患者的实际身体位置上。同时,ar设备实时追踪穿刺手术器械,判断器械是否准确沿既定路线行进至预定位置。
在当天的手术中,池浩头戴jedivision®成功实施肺结节ai-ar导航下术中定位手术。“戴上头戴式的导航系统,患者的解剖结构仿佛‘透明’,目标结节清晰可见,定位手术在麻醉状态下就能干净利落地完成,一站式方案非常便捷。”池浩表示。
“浦东智造”医疗器械“含金量”不断提升
高端医疗器械是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国之重器”。从跟跑、并跑,到在部分领域实现领跑,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发展之路迈出了坚定有力的步伐,取得了累累硕果。
浦东是生物医药产业链条最完整、生态最优良、人才最集聚、研发最高效、创新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生物医药以“源创首发、走向世界”为重点,研发成果不断涌现。
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创新医疗器械“含金量”也在不断提升,包括标记物放置定位设备、支气管导航操作控制系统等多款高端医疗器械,涵盖手术机器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多个重点领域。如,今年实现上市“开门红”、由上海微创自主研发的三类医疗器械fireliums®冠脉雷帕霉素药物球囊扩张导管,是该公司旗下“介入无植入”治疗方案中的又一重磅产品,同时也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款用于治疗分叉病变的冠脉雷帕霉素药物球囊。
高端医疗器械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和技术密集的领域,创新往往需要多个学科形成合力,这在浦东表现得尤为突出。如jedivision®就融合了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ar及新质器械at。
在近日举行的第31届中国国际医用仪器设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china-hospeq 2025)期间,微创®机器人公司正式发布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图迈®远程手术系统及创新的oneclick技术。
据介绍,图迈®远程手术系统从底层技术核心构建层面解决了远程手术常规网络兼容性、大规模应用部署两大世界“难题”,是全球首个且唯一以专线、5g网络、常规网络、高轨卫星、低轨卫星等不同通信方式实现远程手术全覆盖、并获得上市批准的系统。最新推出的oneclick技术则可“一键互联”全球6大洲、103个国家与地区,229座城市和465个数据中心的三层远程手术网络,推动“无国界手术室”常态化,实现远程手术全球实时响应。
当国产“智造”的高端医疗器械通过自主研发的创新科技,赋能精准外科“看得更远”“看得更清”,也让更多国内以及全球的患者可以用得上、用得好。
以jedivision®为例,目前已在上海、四川、江苏、江西、陕西、广西等全国多个省市开展大规模临床应用,成功开展了数十台肺结节ai-ar导航下术中定位手术;心脉医疗的minos®腹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近日在利比亚完成首例商业植入。
随着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和新技术转化难题被逐一击破,越来越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浦东智造”创新产品正加速走出国门。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