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 您好,欢迎光临本店!| 请登录 免费注册
首页> 行业资讯

七类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优化 助推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

时间:2025-09-30 09:29:14    
“9月底前,血管介入支架、吻合器等七类医保医用耗材分类调整后的编码数据库将在全国实施。”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副主任赵秀竹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骨科植入类耗材调整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后续将适时发布。医用耗材是医疗器械的一部分,包括心脏支架、球囊等。长期以来,医用耗材品种数量庞大、涉及企业数量多,引发临床使用和医保管理诸多难题。构建全国统一医用耗材编码体系,一方面有利于临床使用和医保体系高效运行,另一方面助推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发展。
2019年来首次实现编码统一
医用耗材编码是医保信息业务编码中的一类,由分类代码、通用名码、生产企业码等27位字母和数字组成。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有23类,包括医保药品、医用耗材、医疗服务项目等。2019年,国家医保局开始构建医保信息业务编码体系,统一“全国医保通用语言”,对招标采购、价格监测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介绍,医用耗材品种数量庞大、规格型号复杂、涉及企业繁多,统一编码难度最大。拿吻合器举例,吻合器是外科手术中应用普遍的一类耗材,主要用来快速连接人体组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4月,我国吻合器有4000多种产品、9万余个规格,400多家企业生产。
“2019年6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医保医用耗材编码规则和方法》,这是历史上首次实现医保医用耗材编码统一。”赵秀竹说,从2019年建立体系到2022年数据库落地,再到去年底启动修订调整。6年时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持续升级。中国社会保障学会项目组负责人翟梦媛介绍说,去年底国家医保局组织专家启动分类修订调整工作后,血管介入支架等七类医用耗材成为首批优化调整的耗材类别。
上述七类医用耗材企业登录国家医保局官网的“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数据库”系统,按照分类规则填写申报编码信息;经审核通过并发布相关数据后,医用耗材就有了一张全国统一的“医保身份证”。中日友好医院医学工程处原处长赵菁认为,建立全国统一编码不仅方便临床医生使用和医院内部管理,还能保障医保体系高效运行。
——方便临床医生使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于炎冰指出,调整后的分类规则将介入球囊类耗材的材质化繁为简,回归到临床价值而非材料学命名,医生一目了然方便使用。
——有利于医院集中带量采购,进一步控制成本、惠及患者。赵菁说,相同一个吻合器在医院不同科室中名称不同,这增加了医院耗材招标采购难度。编码统一后,医疗机构把同类产品整合在一起统计用量,通过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以量取价”控制成本。
——督促引导企业纠正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国家医保局价采中心邓文艳说,药物洗脱冠脉支架在市场上有很多名字。过去,他们需要筛选、明确很多信息后才能进行价格监测,真是费时费力;现在搜索编码信息,产品价格一目了然,方便督促引导企业纠正不公平高价、歧视性高价,促使价格回归到更加公允的区间。
助推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
“我们充分尊重和鼓励医疗器械在具体领域的技术创新,为具有临床价值的新产品提供一个更加清晰和规范的分类路径,有助于引导资源向创新领域集中,促进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翟梦媛介绍说。
2024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营收为1.35万亿元,连续多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产业规模居全球第二。同时,我国创新医疗器械产业也在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已批准367个创新医疗器械上市。国家医保局此举获得了医学专家的高度肯定。
——释放政策红利,降低创新产品市场准入的不确定性。于炎冰认为,国家医保局将压迫球囊扩张导管单列一个医保通用名为创新产品“正名”了。这形成了“技术创新、命名确认、支付护航”闭环,释放明确的政策红利,降低了创新产品市场准入的不确定性,吸引资本与研发资源,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链向高值创新跃升。
——支持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尽快惠及患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健指出,冠状动脉可降解支架属于医疗技术创新的重要体现。国家医保局响应医疗技术创新、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将其单独分类,为临床普及提供了政策支持。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副处长张雯介绍说,国家医保局也为一些暂未明确分类的创新产品预留了“其他”一个类别,提供临时性赋码,保障其能及时获取医保编码,尽快惠及患者。
国内知名投资机构启明创投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受当前医保和药监部门相关政策影响,中国创新医疗器械公司质量大幅提升,将成为全球价值链的重要一环。公开资料显示,今年1-7月已披露医疗器械投资事件共277起,已披露融资金额约为187.88亿元。
畅通器械企业沟通反馈渠道
2024年底,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有3.2万家。医疗器械产业界非常关注医保医用耗材编码政策。一些企业反映,分类编码作为产品“身份证”关系着后续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入院等情况。
国家医保局相关人士表示,国家医保局畅通多种沟通渠道,企业可通过电子邮件、网站留言、纸质邮寄等方式进行沟通和申诉。对于收集的相关建议,国家医保局将定期组织专家研究论证,并结合专家意见不断完善。
“国家医保局要求各地应合理设置过渡期,原则上不超过3个月。各地须在过渡期内组织完成新编码的更新与贯标工作。过渡期内,相关产品新旧编码均可同步正常使用;过渡期结束后,统一使用新编码,保障编码使用的规范性、统一性、全域性。”赵秀竹说。(记者 曾亮亮,实习生 宣舟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