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 您好,欢迎光临本店!| 请登录 免费注册
首页> 行业资讯

按下本土化创新加速键后,GE医疗如何寻路中国市场

时间:2020-12-25 10:20:18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而来。在抗击疫情中,5G和数字化医疗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此,2020年被称为“数字化医疗的元年”。面对数字化医疗及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和挑战,GE医疗制定了“全面国产化”的战略,要从设计、研发、产品、销售和服务等多个方面满足中国用户所需。

在今年举办的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上,GE医疗通过一系列新展品和新合作,集中体现了其从研发到销售一整套的中国本土化战略:满足中国在重大疾病精准诊治、可及医疗和基层普惠医疗等方面的需求,推进健康中国?2030?战略。

产品:加速数字化创新

36氪近距离探访了解到,GE医疗在今年进博会期间展出了多款产品,包括可运用于ICU中的“妙如”虚拟临床指挥中心(Mural)解决方案(以下简称:“妙如”)、极T磁共振精准医疗影像解决方案(以下简称:“极T”)、人工智能APEX CT、可将早筛提前5周的 Voluson E10 高端妇产超声、和基于Edison数字智能平台的多款数字医疗应用等。

其中,“极T ”是首次在中国展出,而“妙如”和GE IPM平台为中国首发,多方位展示了GE医疗在远程智慧医疗和精细化诊断等方面的数字化创新成果

“秒如”:ICU的“大脑”和“手臂”

“妙如”是一套远程临床信息监测管理应用软件系统,主要面向中国ICU新基建、跨院区病房管理和区域医疗质量提升的需求。通俗地来说,“妙如”就像是ICU延伸出的“大脑”和“手臂”:

大脑:将围绕在临床医生四周的纷繁数据高效整合、集束化管理,让基于“大脑”分析的有序信息帮医生提高效率和诊断效能,减少搜索、核对信息,按需优化临床诊疗路径,协助优先识别高危重症;

手臂:实现跨院区、跨区域的远程医疗,智能分析并数字化呈现,让临床医生能在同等时间内监护更多患者、提高救治效率,提升医院救治能力和区域医疗整体质量。

妙如Mural虚拟临床指挥中心

其实,在临床信息大数据整合层面,医院已成熟运用HIS/EMR/LIS/PACS等不同信息系统,但这些系统有如一座座“信息孤岛”,仍然缺乏有效的技术方式相互关联起来并加以分析

如何充分整合多元的信息系统并实现可视化,再基于标准化的临床路径流程缩短患者住院时长、提升临床决策效率,进而有效降低病死率,成为医院管理者持续面临的挑战。

“妙如”突破了这一挑战。据GE医疗中国生命关爱业务总经理刁靖介绍,依托设备和信息系统集成工具(MDI),它可整合院内的各种信息系统,连接GE监护和呼吸机、ZFP影像系统、主流HIS、LIS等系统,实现多病区、跨院区、医联体各机构之间数据即时互联互通,便捷获取数据集并与电子病历交互,方便医生查看患者综合病情信息——包括实验室检查数据、影像检查资料等;并基于数字化形式直观呈现生命体征、异常波形、异常实验室数据、异常评分结果等多样数据,帮助医生更高效地实施救治。

GE医疗相关产品负责人通俗地解释到,“一些病人通常是分布在不同医院里,对于上级医院来说,需要看A医院的时候就切换到A医院,需要看B医院的时候就切换到B医院。这样就相当于医生可以‘游走’在不同的医院之间,帮助基层医院进行病人的管理。”

同时,“妙如”还兼具诊疗管理的功能,可基于医院规定的临床路径方案进行排序,更加精准把控病情变化,降低死亡率;优先分配ICU床位,从而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举例来看,在多病区、多科室联网场景下,“妙如”按照医院自定义的NEWS(国家早期预警评分),自动高亮显示最高危患者,及时预警提示,避免漏诊误诊

据悉,美国俄勒冈州的64家医院(约占全州床位的90%)已在疫情期间部署了该解决方案,来最大限度利用ICU、呼吸机和负压床等医疗资源;另外,“因为部署时间较长(通常是3-6个月),这一系统最早可能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在中国实现装机”。

为了更快速地应对中国分级诊疗的推进需求,“秒如”的推广也会有一定的本土特色。据GE医疗相关产品负责人介绍,更希望从一些已存在的医联体、医共体或医疗集团入手,更好地推进“秒如”的落地;另外,也会与中国的本土设备和信息化厂商加强合作,统一接口和数据标准

极T :“看见”细胞的代谢变化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描述什么可能会发生,而代谢组学则告诉我们什么确实发生了。细胞代谢的变化往往先于细胞组织的形态变化,也就是说,细胞代谢成像方式来发现和观察疾病比传统的诊断方式更早期、更敏感。

也因此,对细胞代谢的精准成像成为促进人类对疾病机理的了解、进一步推动精准医学发展的关键步骤。现如今,GE医疗在精准医疗的探索上已达到“细胞代谢”层面。

妙如Mural虚拟临床指挥中心

其实,在临床信息大数据整合层面,医院已成熟运用HIS/EMR/LIS/PACS等不同信息系统,但这些系统有如一座座“信息孤岛”,仍然缺乏有效的技术方式相互关联起来并加以分析

如何充分整合多元的信息系统并实现可视化,再基于标准化的临床路径流程缩短患者住院时长、提升临床决策效率,进而有效降低病死率,成为医院管理者持续面临的挑战。

“妙如”突破了这一挑战。据GE医疗中国生命关爱业务总经理刁靖介绍,依托设备和信息系统集成工具(MDI),它可整合院内的各种信息系统,连接GE监护和呼吸机、ZFP影像系统、主流HIS、LIS等系统,实现多病区、跨院区、医联体各机构之间数据即时互联互通,便捷获取数据集并与电子病历交互,方便医生查看患者综合病情信息——包括实验室检查数据、影像检查资料等;并基于数字化形式直观呈现生命体征、异常波形、异常实验室数据、异常评分结果等多样数据,帮助医生更高效地实施救治。

GE医疗相关产品负责人通俗地解释到,“一些病人通常是分布在不同医院里,对于上级医院来说,需要看A医院的时候就切换到A医院,需要看B医院的时候就切换到B医院。这样就相当于医生可以‘游走’在不同的医院之间,帮助基层医院进行病人的管理。”

同时,“妙如”还兼具诊疗管理的功能,可基于医院规定的临床路径方案进行排序,更加精准把控病情变化,降低死亡率;优先分配ICU床位,从而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举例来看,在多病区、多科室联网场景下,“妙如”按照医院自定义的NEWS(国家早期预警评分),自动高亮显示最高危患者,及时预警提示,避免漏诊误诊

据悉,美国俄勒冈州的64家医院(约占全州床位的90%)已在疫情期间部署了该解决方案,来最大限度利用ICU、呼吸机和负压床等医疗资源;另外,“因为部署时间较长(通常是3-6个月),这一系统最早可能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在中国实现装机”。

为了更快速地应对中国分级诊疗的推进需求,“秒如”的推广也会有一定的本土特色。据GE医疗相关产品负责人介绍,更希望从一些已存在的医联体、医共体或医疗集团入手,更好地推进“秒如”的落地;另外,也会与中国的本土设备和信息化厂商加强合作,统一接口和数据标准

极T :“看见”细胞的代谢变化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描述什么可能会发生,而代谢组学则告诉我们什么确实发生了。细胞代谢的变化往往先于细胞组织的形态变化,也就是说,细胞代谢成像方式来发现和观察疾病比传统的诊断方式更早期、更敏感。

也因此,对细胞代谢的精准成像成为促进人类对疾病机理的了解、进一步推动精准医学发展的关键步骤。现如今,GE医疗在精准医疗的探索上已达到“细胞代谢”层面。

销售和服务:拓展物流+加深售后

在进博会期间,GE医疗也与11家中国医药流通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立GE设备原厂售后服务终端推广团队,并逐步拓展备件物流体系

售后服务推广:医药流通企业将组建专职的售后服务销售团队,通过GE医疗专业化的培训、带教,为客户提供CT、MR、ICS、MI等GE影像设备的售后服务(包括,远程连接、维保方案、软硬件升级、备件销售等),整合医药流通企业渠道资源保证原厂维保服务有效覆盖;

备件物流体系拓展:双方将整合物流、仓储等资源,建立更全面的备件物流配送体系,以提升备件的覆盖率、配送及时性,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及资源效率。

据悉,此次战略合作覆盖10个省,近500家医院GE设备的原厂售后服务。

与GE医疗签约的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包括:国药控股的沈阳有限公司、国药控股广州有限公司、国药控股湖北有限公司、国药乐仁堂医药有限公司;上药集团——河南省康信医药有限公司、江苏省润天生化医药有限公司、上药康德乐(四川)医药有限公司;华润医药集团——华润湖南瑞格医药有限公司;广州医药集团——广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医药集团——南京医药合肥天润有限公司;重药控股——甘肃重药医药有限公司。

接下来,GE医疗将继续拓展与其他省份医药流通龙头企业的的合作,预计合作范围达到20余省。?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进博会期间,GE医疗也与罗氏诊断达成合作,双方将围绕渠道层面创新模式搭建重点疾病诊断领域解决方案应用和落地(合作打造客户端配套方案)、以及前瞻性技术研发(如5G远程诊断、多学科会诊平台)等方面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