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医院来了!上海推进医院数字化转型
月7日,上海市卫健委印发《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的通知,要加快推进市级医疗机构数字化转型工作。
据了解,该方案是在市数字化办牵头下,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医保局、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大数据中心等单位组建工作专班,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在解决群众医疗健康难题上**发力,选择11家试点市级医疗机构和4个试点区卫生健康委,聚焦应用场景、机制创新与瓶颈突破开展专题调研研究形成。
方案称,目前大部分医院普遍存在患者诊前等候时间过长、就医体验度差等问题,优化就诊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成为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
方案框架包括七大应用场景、两项创新亮点、四类服务举措以及十五家试点单位,并明确了工作蓝图和进度安排表。
七大应用场景分别是:
(1)**预约,减少就诊等候时间,缓解患者“挂号难”;
(2)智能预问诊,医患信息提前互动,提高诊疗效率;
(3)互联互通互认,减少“重复检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4)医疗付费“一件事”,缓解“排队长、缴费慢”;
(5)电子病历卡与电子出院小结,方便患者“随身带、随时查”;
(6)线上申请核酸检测及疫苗接种,缓解现场人流压力,筑牢**防控;
(7)智慧急救,争取急症抢救宝贵时间。
两项创新亮点分别是:一是构建数字健康城区,创新智慧医疗城区一体化,支撑长三角一体化优质医疗资源整合。二是优选有代表性医疗机构,以患者为中心,推动数字化与智能化应用,力争打造“未来医院”。
四类服务举措主要包括:一是在患者就医方面,基于线上服务,实现患者居家预约即付费的“在线挂号付费零等待”,不断提升预约精度,优化号源时段,缩短就医等待时间。部分设立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机构提供新冠核酸检测线上预约、付费和查询功能。
二是在医院就诊服务方面,试点开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患者智能预问诊服务系统,各级医疗机构间实现诊疗数据互联互通互认,进一步提高诊疗效率与质量,加强医患信息互联共享,合力推动分级诊疗工作。
三是在医保便捷支付方面,对标“一件事、一次办”工作目标,会同相关单位,进一步优化医疗付费“一件事”工作实效,加快“基于信用无感支付”新型信用就医服务体系在各级医疗机构就医服务中普及应用。
四是在区域医疗急救协同方面,试点5G赋能智慧急救,提升120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业务协同效能,实现患者“上车即入院”急救新模式。
十五家试点单位分别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六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等11家市级医院,静安区、徐汇区、长宁区和闵行区等4个区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