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缺芯潮”波及医疗器械 供应链失控令中外器械商很“芯慌”
2021年,史上最强“缺芯潮”席卷全球,其中以汽车行业最为明显,产能受限、交付延期,种种危机扑面而来。
实际上,医疗行业也未能幸免。据德勤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医疗技术公司至少在其一半的产品中使用了半导体。并且用于汽车制造和高科技制造使用的第二代和第三代芯片正是医疗设备的“主要需求”,这一现象直接导致绝大多数医疗设备制造商不得不面临与其他行业直接竞争的风险,从而加剧医疗芯片短缺。
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的数据显示,半导体芯片需求的高速增长已成为现实,全球市场预计将从2021年4522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8031亿美元,再加上新冠疫情和天气等问题带来的供应链中断,正在导致包括医疗技术在内的众多行业出现严重的芯片短缺。
芯片短缺可能会威胁到数百种芯片供电的重症监护和ICU设备,包括呼吸机、除颤器、成像机、心电图、血压监测器和植入式起搏器。对于电子产品而言,芯片相当于大脑。
“一般而言,按照不同的应用场景,芯片可分为商用级、工业级、汽车级等。对于医疗行业,可用芯片的选择面比较宽,三个领域的芯片基本上都可以通用。”华南某医疗器械行业从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比如带有摄像功能的芯片,数码相机能用,汽车导航能用,X光成像机也能用。医疗设备厂商受成本影响更大,越是高端的CT、MR等产品,用到的芯片越多,付出的代价就越高,也必然会传导到供应端引起相关价格的普涨。”
“芯”危机来势汹汹带动器械产品涨价
几大国际医疗器械巨头纷纷陷入缺芯困扰,国内医疗器械生产商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今年4月,飞利浦医疗就曾发出警告,因为全球芯片短缺,他们短期内将不得不停止生产用于治疗心脏骤停的设备。7月份,在飞利浦召回其呼吸机产品,竞争对手瑞思迈(ResMed)反而表示出无奈,因为即便飞利浦设备召回留下了较大的市场空缺,但是由于半导体短缺,该公司也无法填补。
AdvaMed的文件显示,飞利浦公司称,2019年各种半导体产品的交货时间为56至84天;现在交货时间已激增至一年以上。2019年,飞利浦的半导体库存能够维持30至60天;现在几乎没有库存。
跨国医疗器械巨头BD(碧迪)公司描述了类似的情况,该公司高层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尽管新冠疫情已经能够控制住,但是医疗产品价格很难会落到之前的水平,价格上涨可能还会持续两年左右时间。
BD递交的文件显示,半导体交货时间已经从供应链危机前的24周至36周增加到今天的12个月至18个月,供应的延迟正在推高医疗设备的成本。
无独有偶,10月27日,GE集团也称,GE医疗受到的供应链冲击是所有业务部门中最大的,预计中断至少会持续到2022年上半年。GE集团CEO Larry Culp,将这场供应链挑战描述为“一场糟糕的打地鼠游戏”,并承认这是其首席执行官职业生涯中最糟糕的一次。
国内企业也难逃缺芯困境,联影医疗分子影像事业部总裁王超在今年5月份也表示,随着全球晶圆产能持续紧张,目前芯片供应紧张,价格不断上涨。
前述行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于国际大厂来说,由于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可能原本订单不会受到影响,但随着全球医疗器械需求的增长,必然也会影响他们市场增量的生产。“缺芯”风潮尚未触底,乐观的看法是明年中旬会有所改善,在这期间,是否会有更多企业选择涨价来释放压力,继而形成一波医疗设备领域的价格普涨,都是市场在重点观望的。
华南某医疗器械经销商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目前医疗器械涨价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核心芯片涨价导致器械涨价有关系,还有就是供应链和渠道的价格上涨都带动了终端价格变动。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芯片短缺不仅仅影响到一个医疗设备或一个组织,对于生产基本医疗技术的数百家诊断、治疗和器械设备公司而言,它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全行业问题。医疗技术制造商表示甚至关键救生医疗设备的供应也可能很快受到影响。
为了确定医疗行业半导体使用情况以及短缺如何影响公司供应链,德勤展开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医疗技术公司至少在其一半的产品中使用了半导体。超过70%的医疗设备制造商更表示半导体依赖单一供应商,缺乏其他供应商意味着一旦出现供应中断,可能会导致相应的医疗设备制造商出现停产、订单延误等问题。
德勤披露的报告还发现,汽车制造商和消费电子制造商等使用的第二代和第三代芯片是医疗技术的“主要需求”,使该行业与其他行业直接竞争。
但是,与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行业相比,较小部分芯片用于医疗设备,在汽车行业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医疗器械也难以获得供货“话语权”。
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去年秋季发布的最新报告,2019年用于全球医疗设备终端市场的半导体总销售额为56亿美元,仅占所有半导体市场总额的1.3%,这意味着医疗芯片的紧缺状况会更严重。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认为,芯片短缺或许需要一到两年时间才能缓解。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13日,联影集团发布了首款高端医学影像专用“中国芯”。这一芯片的诞生,一举填补我国在高端医学影像设备自研专用芯片领域的空白。“在芯片短缺的情况下,实现医疗芯片自主研发,成为确保产业链安全,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的燃眉之急。”联影集团负责人此前曾公开表示。
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当下,尽快实现医疗芯片自主研发,破除“卡脖子”难题,成为确保国内医疗产业链安全,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的燃眉之急。
(作者:唐唯珂,文若楠 编辑:徐旭)